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

 用心灵呼唤心灵 用爱心激发爱心

心理咨询师考试

走进“心灵净化师”杜俞瑾的大爱十年路

 

走进“心灵净化师”杜俞瑾的大爱十年路

发布时间:2015-07-23   来源:兰州文明网   编辑:rooter

新华网记者对杜俞瑾老师进行采访

2014年11月杜俞瑾深入庆阳农村为特殊儿童提供心理辅导

  十年前,一次偶然的经历,让她从一个从医人员接触到了心理咨询教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长期以来对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空白与忽视,让她意识到,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仅仅是停留在生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良好。于是在2002年,她自费学习了发展教育心理学,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始帮助那些受伤的妇女、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人群开展心理咨询辅导,也从此踏上了一条公益心理咨询的道路,用自己的无私的爱和满怀的热忱,为无数人驱散了心头的伤痛和阴霾。她,就是荣获“中国好人”“陇原娇子”“兰州好人”等多项殊荣的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杜俞瑾。

2014年11月杜俞瑾来到武威农村,开展留守老人关怀行动

2014年杜俞瑾来到庆阳农村,关怀农村妇女健康

  如今,诸多荣誉加身的杜俞瑾已经成为了很多咨询者的“好老师”,也是很多心灵受过创伤的孩子们眼中的“好妈妈”,然而在一开始的时候,那一份艰辛却鲜为人知。在当初她满腔热情的怀揣着自己苦学多年的专业知识,和几名关系要好的老师利用节假日主动走入兰州市的大街小巷,为群众散发简单的宣传彩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免费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但来自于民众的质疑、拒绝、不理解,让她满怀的自信深深地受挫。甚至于身边的朋友也觉得她是一个“异类”,并苦口婆心的劝她放弃这项事业。

  然而杜俞瑾却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她坚信只有让群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有多么重要?才会让大家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对民众的质疑和拒绝,对朋友的劝说,她一笑了之。依然固执的坚持着自己所走的这条道路。后来,通过她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开始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前来咨询。

2014年2月杜俞瑾为村民们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并为他们发放保健药箱

杜俞瑾的心理咨询中心准备的道具

  多年前,一位来自白银的母亲来到了杜俞瑾的心理咨询中心。她告诉杜俞瑾,自己的女儿学习成绩下滑,性格孤僻,而且还出现早恋的情况,竟然背着家里人和一个男孩子“私奔”去了嘉峪关,在一个月的苦寻中,这位母亲已经是满头白发。后来女儿找回来了,但却怎么都不愿意与家人交流。杜俞瑾老师建议这位母亲将女儿带到这里来,然而女孩儿却赌气的对母亲说:“见了心理咨询师,我也不会说话!”面对这样一个性格倔强的叛逆女孩儿,杜俞瑾老师通过巧妙专业又富有爱心的方式,终于让女孩子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女孩儿一开口,就哭了出来,第一句话就让杜俞瑾老师心痛不已:“我受不了这个家了!我家有家庭暴力!”

  经过杜俞瑾老师耐心细致的辅导,渐渐解开了女孩子心中的心结:她根本没有和那个男孩子“早恋”,只是长期缺乏父爱的她,在这个男孩子身上找到了本应从父亲身上得到的关爱与呵护。通过长达近一年的心理治疗和跟踪观察,女孩子终于走出了心中的阴霾,重新融入家庭。

  然而杜俞瑾老师却并没有因为解决了一个个女性、孩子的心理创伤而有丝毫的成就感,反而越来越多的个案,让她陷入了对“家暴”的深深反思。一个个案例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于是杜俞瑾老师开始从个案咨询转向了群体咨询服务。同时她也意识到,要想更好的为社会弱势群体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就必须理性得系统化的策划。随后,她将关注的人群更加系统化,关注的层面也更加广泛。从家暴的妇女和儿童,到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再到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及岷县特大雹洪灾害后,筹集物资,率领志愿者队伍,深入灾区对群众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直接服务4792人,间接服务约4万人。

每一面锦旗都代表着她长期以来的努力与奉献

杜俞瑾老师为记者讲述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联合多家公益机构远赴灾区,为前线的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援助。为此,她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及省市级领导的接见。此后的几年里,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对她的事迹陆续进行了多次报道。

  在杜俞瑾的心理咨询中心里,锦旗、奖杯、荣誉证书挂满了墙壁,如今满载殊荣的她依然孜孜不倦的关怀着那些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她经常说:“心理咨询服务的路很不好走,但是必须要有人去做,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我也要去做!这些荣誉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工作的鼓励和鞭策!”对于她而言,呵护心灵,投身公益。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她毕生的追求!(兰州文明网综合)


2018年5月8日 10:19